中国政府网 |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| 注册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街镇工作信息

青年镇:一季度收益超900万元,村账本里藏着什么招?

日期:2025-05-19
语音播报
语音合成中,请耐心等待...
进入播报模式
语音播报
退出播报模式
日期:2025-05-19

枇杷刚熟,订单就跟着来了。青年镇板辽村的果园外,一辆辆私家车停满村道,游客们提着果袋下山,顺手买了村民自产的鸡蛋、辣椒和干笋。“今年这账本,看着都舒坦!”村干部陈玉林笑着说。

像板辽村这样,果子卖得俏、产业有起色的村子,区里越来越多,村集体组织的“账本”也跟着厚了起来。今年一季度,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经营性收入909.3万元、经营性收益261.7万元,一笔笔实打实的收入进了集体账。

村集体经济能跑起来、站得稳,靠的不是运气,靠的是一整套干出来的实招。

靠资产盘活。不少村抓住环境整治、宅基地复垦的机会,把原有闲置的校舍、厂房修好再用,建成停车场、露营地、乡村农贸市场等,租出去有租金,有的还能参与分红。

靠产业带动。打破村行政区域界限,统筹区域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平台,各村集体以资产入股方式组成联合公司,聚合抱团发展优势产业。丛林镇4个村联手发展双孢菇,每村一年分红15万元左右。板辽村种了1600株枇杷,不光游客采摘热闹,农副产品也跟着卖得好。

靠服务创收。各村依托区域内工业园区、旅游景区等开展物业管理、垃圾清运、家政养老等有偿服务。五里村、白花村借着园区、景区多的优势,做起了绿化、环卫、物业等服务,每年能有10余万元的稳定进账。

靠项目拉动。我区在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,积极搭建平台、降低门槛、拓宽渠道,让村集体参与公路交通、农田水利、危房改造、改厕等村级基础设施和辖区内企业的项目建设,既挣工钱,也有分红,发展底气更足了。

靠品牌打造。围绕本地特色产业,各村用好农村电商平台,推出“夜郎米”“漺河酒”“生态鱼”等“一村一品”特色产业。

不只账上见真金,制度也在同步发力。今年以来,我区已完成集体资产清查登记16.26亿元,46个村实现分红118.48万元;庙坝、六井、沙坝三村的土地延包试点正有序推进,涉及1615户、7218亩。资源底数清了,机制活了,发展也稳了。“账上有钱、年底有分红,我今年可能都不出去打工了!”关坝镇兴隆村的李富文笑着说。

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下一步,该局将把更多资源向产业靠拢,优化调整“一主两辅”结构——以食用菌为主,茶叶和乡村旅游为辅,因势利导发展生态鱼、特色水果等产业,加快食品和农产品加工,助力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,力争全年90%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、收益达到10万元以上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返回主站

部门街镇

政务新媒体

  •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

  • 万盛生态环境

智能问答

返回顶部

收起
Baidu
map